人员定位监测系统调度值班制度
为确保人员定位监测系统(以下简称“系统”)的稳定运行、实时响应异常事件,并保障人员安全,需建立科学、规范的调度值班制度。以下从制度框架、职责分工、操作流程、考核与改进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。

一、制度框架
- 值班原则
- 24小时值守:系统需全天候运行,调度值班人员分班轮岗,确保无间断监控。
- 分级响应:根据事件严重程度(如普通报警、紧急求救、系统故障)制定差异化响应流程。
- 责任到人:明确值班人员、技术支援团队、管理层的职责边界,避免推诿。
- 值班人员配置
- 主班人员:1名,负责实时监控系统界面、处理报警信息、协调现场处置。
- 副班人员:1名,辅助主班完成数据记录、通知相关人员、跟进事件闭环。
- 技术支援组:由系统维护工程师、安全管理员组成,负责故障排查、系统修复、技术指导。
- 值班领导:1名(如安监科长或调度主任),负责重大事件决策、资源调配、对外汇报。
- 值班时段与交接班
- 班次安排:采用“三班两运转”或“四班三运转”模式,每班8-12小时,避免疲劳作业。
- 交接班内容:
- 系统运行状态(如基站离线数量、标签电量不足情况)。
- 未处理完毕的报警事件及当前进展。
- 工具设备(如对讲机、应急终端)的完好性检查。
- 填写《交接班记录表》,双方签字确认。
二、职责分工
- 主班人员职责
- 实时监控系统界面,重点关注以下内容:
- 人员定位异常(如静止超时、跌倒检测、越界报警)。
- 设备状态异常(如基站离线、标签电量低)。
- 系统日志报警(如数据传输中断、存储空间不足)。
- 第一时间响应报警事件,通过系统推送、短信、电话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。
- 记录事件处理过程,包括报警时间、位置、涉及人员、处置措施、结果反馈。
- 副班人员职责
- 协助主班完成数据记录,整理《值班日志》和《报警事件台账》。
- 对接现场处置人员(如安监员、班组长),确认报警是否为误报或已解决。
- 定期巡检系统硬件(如服务器、交换机、备用电源)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
- 技术支援组职责
- 收到主班技术支援请求后,10分钟内响应,通过远程登录或现场排查解决问题。
- 负责系统升级、参数调整、数据备份等维护工作,并提前通知值班人员停机时间。
- 定期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(如定位精度校准、报警响应速度测试),出具测试报告。
- 值班领导职责
- 监督值班人员履职情况,每日抽查《值班日志》和报警处理记录。
- 重大事件(如人员被困、系统瘫痪)发生时,启动应急预案,协调消防、医疗等外部资源。
- 每月组织值班总结会议,分析高频报警原因,提出改进措施。
三、操作流程
- 日常监控流程
- 步骤1:主班人员登录系统,检查基站、标签、服务器状态是否正常。
- 步骤2:每2小时巡查一次人员定位热力图,重点关注高风险区域(如煤矿井下、电厂汽机房)。
- 步骤3:每班次至少抽查3次历史轨迹,验证系统数据准确性(如随机选择1名巡检人员,核对其实际路线与系统记录是否一致)。
- 报警处理流程
- 一级报警(如越界、超时静止):
- 主班人员通过系统推送通知现场人员撤离或确认情况。
- 副班人员记录报警信息,5分钟内回访确认是否误报。
- 二级报警(如SOS求救、跌倒检测):
- 主班人员立即电话联系被困人员,确认位置和伤情。
- 通知值班领导和就近救援队伍(如安监员、医疗组),启动应急预案。
- 副班人员持续跟踪救援进展,直至事件闭环。
- 三级报警(如系统故障、数据丢失):
- 主班人员切换至备用服务器,确保监控不中断。
- 技术支援组10分钟内到场排查,优先恢复核心功能(如定位、报警)。
- 故障修复后,技术支援组出具《故障分析报告》,值班领导审核备案。
- 应急响应流程
- 事件上报:值班领导在事件发生后30分钟内向上级部门(如安监局、集团总部)口头汇报,2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。
- 资源调配:根据事件类型调用应急物资(如防毒面具、担架)、车辆(如救护车、工程车)、人员(如专家组)。
- 事后复盘:事件结束后24小时内召开分析会,总结处置经验,优化调度流程。
四、考核与改进
- 考核指标
- 报警响应及时率:一级报警≤5分钟,二级报警≤2分钟,三级报警≤10分钟。
- 事件闭环率:所有报警需在24小时内确认处理结果,闭环率≥98%。
- 系统可用率:月度系统正常运行时间占比≥99.5%,故障修复平均时长≤4小时。
- 奖惩机制
- 奖励:对及时发现重大隐患、避免事故的值班人员给予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。
- 处罚:对漏报、迟报、误报报警,或处置不当导致事件扩大的,视情节轻重扣罚绩效或追究责任。
- 持续改进
- 月度分析:统计报警类型、频次、处理时间,识别高频问题(如某区域越界报警多因围栏设置不合理)。
- 季度演练:模拟系统故障、人员被困等场景,检验值班人员应急能力。
- 年度升级:根据技术发展(如5G+UWB融合定位)和业务需求,优化系统功能和调度流程。
五、制度附件
- 《值班日志模板》:记录监控时间、报警事件、处理措施、交接事项。
- 《报警事件台账》:分类统计报警类型、位置、涉及人员、闭环时间。
- 《应急预案流程图》:明确不同级别报警的响应路径和责任人。
总结:通过建立分级响应、职责清晰的调度值班制度,可实现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的高效运行,确保安全事件“早发现、快处置、零遗漏”,为工业场景的人员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