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上海飞远光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!

XML地图| HTML地图 | 联系我们 | 企业分站 登录 注册 退出
飞远光电
客户服务热线

13203730860(微信同号)

新闻动态News

人员定位综合性解决方案服务商

新闻动态 / News
热门标签 / Tags
联系我们 / CONTACT US

飞远光电

联系人:王经理
手 机:13203730860(微信同号)
电 话:400-653-6366
邮 箱:1574390615@qq.com
地 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叠桥路456弄162号

知识问答

UWB 定位终端:如何实现无死角、高稳定的人员定位服务

更新时间:2025-09-12 浏览量:
分享到:

uwb定位技术.jpg

破解室内定位痛点:UWB 定位终端如何实现无死角、高稳定的位置服务

一、室内定位痛点剖析

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。无论是大型商场中顾客的导航引导,还是工厂车间内人员与设备的精准管理,亦或是医院环境下对医护人员和重要资产的实时追踪,室内定位都发挥着关键作用。然而,传统的室内定位技术,如蓝牙、Wi-Fi 等,却存在着诸多痛点。


蓝牙定位主要依靠信号强度(RSSI)来估算距离,但其极易受到环境因素干扰。在人员密集区域,人体的遮挡会使信号强度大幅波动,导致定位精度通常只能达到 3 - 5 米甚至更差。例如在商场促销活动期间,大量顾客聚集,蓝牙定位几乎无法准确确定顾客位置。


Wi-Fi 定位同样面临挑战,其精度受限于信号在复杂室内环境中的多径传播。信号在墙壁、金属物体等表面多次反射,使得接收器难以分辨直射信号与反射信号,从而产生较大定位误差。在拥有众多隔断和设备的工厂车间,Wi-Fi 定位的误差可能达到数米,严重影响对人员和设备的精准管理。


此外,传统定位技术普遍存在数据刷新率低的问题。当被定位对象快速移动时,位置信息更新严重滞后,无法满足实时动态追踪的需求。比如在物流仓库中,快速穿梭的叉车,传统定位技术无法及时准确反馈其位置,影响物流调度效率。这些痛点严重制约了室内定位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与发展,亟待更先进的技术来解决。

二、UWB 定位技术原理详解

UWB(Ultra-Wideband),即超宽带技术,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与定位技术,近年来备受关注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的脉冲通信研究,最初是作为一种通信技术出现,与 WiFi、蓝牙、Zigbee 等同属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。但随着技术发展,其极窄脉冲特性赋予的精确测距能力,使其在定位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。

超宽带定位.jpg

UWB 工作在 3.1GHz 至 10.6GHz 的超宽频段(根据 FCC 定义),信号带宽至少 500MHz。与传统窄带无线技术不同,它不是通过传统的载波调制传输数据,而是发送和接收持续时间极短(通常小于 1 纳秒)的非正弦波窄脉冲。这些脉冲在时域上非常尖锐,在频域上则表现为超宽频谱。


UWB 定位技术的高精度特性源于其独特的信号形式和测距方法。其测距主要基于信号飞行时间(Time of Flight,TOF)测量,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双向飞行时间法(TW - TOF)、到达时间差法(TDOA)和到达相位差法(PDOA)。


双向飞行时间法(TW - TOF)是 UWB 测距最常用的方法,它不要求收发双方严格时钟同步。工作原理是:节点 A 在本地时间 Ta1 发送测距请求脉冲,节点 B 在收到后在本地时间 Tb1 发送响应脉冲,节点 A 记录收到响应的时间 Ta2。由此可计算出信号往返飞行时间:,距离则为:D=c×Ttof,其中 c 为光速。TW - TOF 方法的精度可达厘米级,因为它直接测量电磁波传播时间,而光速是恒定已知的。实际系统中,为减少时钟偏移影响,常采用正反向测量取平均的策略。


到达时间差法(TDOA)通过测量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间差来定位,需要至少三个已知位置的参考节点。标签发送的信号被各基站接收,通过比较到达时间差建立双曲线方程组求解标签位置。TDOA 的优势是标签只需发射信号,适合低功耗设备,但对基站间时间同步要求极高。


到达相位差法(PDOA)是一种新兴的测距方法,通过测量信号到达的相位差来计算角度和距离。最新的单基站二维定位方案采用 PDOA 算法,仅需一个基站即可实现 400 米覆盖范围内的二维定位,距离精度 ±30cm,角度误差 ±3°。


获得距离测量值后,UWB 系统通过三边测量法(Trilateration)、指纹定位法、传感器融合算法等计算目标位置。三边测量法是最基本的定位算法,通过测量目标到至少三个已知位置基站的距离,以各基站为圆心、测量距离为半径画圆,交点即为目标位置。在三维空间中需要四个基站。指纹定位法预先采集环境中各位置的信号特征建立数据库,实际定位时将实时信号特征与数据库匹配找出最可能的位置。这种方法可以缓解多径效应,但需要大量前期工作且环境变化会影响精度。传感器融合算法结合 UWB 与惯性测量单元(IMU)、视觉传感器等的数据,通过卡尔曼滤波等算法提高定位连续性和鲁棒性,这在遮挡严重的环境中特别有效。

uwb实时定位.jpg

三、UWB 定位终端实现无死角覆盖的策略

3.1 多基站协同部署

为实现无死角覆盖,UWB 定位系统通常需要部署多个基站。通过合理规划基站位置,利用到达时间差(TDOA)或双向测距(TWR)等算法,实现对目标标签的三维定位。在大型仓库中,由于空间广阔且货物堆放复杂,信号容易受到遮挡。此时,通过在仓库的天花板、墙壁等位置均匀分布多个 UWB 基站,形成一个立体的信号覆盖网络。无论货物位于仓库的哪个角落,或是工作人员处于货架之间的任何位置,都能确保至少有三个基站可以接收到标签信号,从而通过算法精确计算出其位置坐标,消除信号盲区。

3.2 信号中继与增强

在一些信号难以到达的区域,如大型建筑物的内部深处、地下停车场的角落等,可以部署信号中继器或反射板。中继器能够接收并转发 UWB 信号,将信号强度较弱或无法直接到达的区域纳入覆盖范围。反射板则通过反射信号,改变信号传播方向,增加信号的覆盖角度。在医院的大型地下室停车场,由于结构复杂且上方有多层建筑遮挡,直接部署基站可能无法完全覆盖。通过在关键位置安装信号中继器和合理设置反射板,可以有效扩展信号覆盖范围,确保对车辆和人员的定位无死角。

3.3 优化天线布局

天线的布局和选型对 UWB 定位终端的信号覆盖范围和强度有着重要影响。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线,可以将信号集中在特定方向进行传输,增强信号在目标区域的强度,减少信号在其他方向的损耗,从而有效减少多径干扰。在狭长的走廊环境中,使用高增益定向天线沿着走廊方向进行部署,能够确保信号在走廊内的稳定传播,避免信号因在墙壁等障碍物上的反射而产生多径干扰,实现无死角覆盖。同时,合理调整天线的高度和角度,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室内环境,进一步优化信号覆盖效果。

四、UWB 定位终端保障高稳定位置服务的机制

4.1 抗干扰设计

UWB 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,其工作在超宽频段,信号脉冲极短,功率谱密度低。但在复杂的室内电磁环境中,仍可能受到强电设备、无线 AP、大功率天线等的干扰。为了进一步提升抗干扰性能,UWB 定位终端可以采用频率跳变功能(channel hopping),在不同的频段之间快速切换,避免长时间在受干扰频段工作。开启动态门限(信噪比 SNR 门限)滤除噪声数据,当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低于设定门限时,判定该数据为噪声干扰数据并予以丢弃,确保定位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在工厂车间,存在大量的电机、电焊机等强电设备,UWB 定位终端通过这些抗干扰设计,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,准确获取定位信息。

厂区定位3维图.png

4.2 时钟同步技术

在基于 TDOA 等算法的 UWB 定位系统中,基站间的时钟同步精度对定位精度至关重要。如果基站时钟不同步,将导致信号到达时间测量误差,进而影响定位结果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可采用有线同步(如 Sync 线)连接基站,通过物理线缆传输精确的时钟信号,确保各基站时钟高度同步。也可采用无线同步协议并定期校准,利用高精度的时间同步算法,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各基站时钟进行校准,将校时周期建议控制在 10ms 以内,以维持时钟同步精度,保障定位的高稳定性。

4.3 数据滤波与算法优化

UWB 定位终端在实际工作中,测距数据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抖动。为了获得稳定的位置信息,需要采用数据滤波和算法优化技术。使用卡尔曼滤波(Kalman Filter)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,它能够根据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,对当前状态进行最优估计,有效平滑轨迹,消除数据抖动带来的影响。对于静态标签,可以采用时间窗口平均值计算方法,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对多次测量数据进行平均,得到更稳定的位置值。结合惯性测量单元(IMU)进行惯性补偿,当 UWB 信号受到临时遮挡或干扰时,IMU 可以根据物体的惯性运动特性,在短时间内继续提供相对准确的位置变化信息,与 UWB 数据融合后,提升动态场景下定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。
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加载中~
网友评论
加载中~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400-653-6366

微信咨询
飞远光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