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上海飞远光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!

XML地图| HTML地图 | 联系我们 | 企业分站 登录 注册 退出
飞远光电
客户服务热线

13203730860(微信同号)

新闻动态News

人员定位综合性解决方案服务商

新闻动态 / News
热门标签 / Tags
联系我们 / CONTACT US

飞远光电

联系人:王经理
手 机:13203730860(微信同号)
电 话:400-653-6366
邮 箱:1574390615@qq.com
地 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叠桥路456弄162号

行业新闻

从“人找设备”到“设备找人”:电厂人员定位如何重构作业流程?

更新时间:2025-07-04 浏览量:
分享到:

从“人找设备”到“设备找人”:电厂人员定位如何重构作业流程?

——以“空间智能”驱动电厂作业模式革命

在传统电厂作业中,人员需耗费大量时间在厂区内寻找设备、核对位置、确认状态,导致效率低下且安全隐患丛生。随着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,电厂作业流程正经历从“人找设备”到“设备找人”的颠覆性变革。这一变革通过“空间感知-数据联动-智能决策”的闭环,重构了人员、设备与环境的交互方式,实现了作业效率与安全性的双重跃升。

化工工业人员定位hfsd89kkkk5.png

一、传统痛点:人找设备的“三低三高”困局

1. 效率低下:时间浪费在无效走动

  • 场景:检修人员需在偌大的厂区内逐一排查设备位置,巡检任务耗时占比超40%;
  • 数据:某百万千瓦机组电厂统计显示,日常巡检中人员寻找设备平均耗时28分钟/次,占单次巡检总时长的65%

2. 安全风险高:信息滞后导致误操作

  • 场景:设备状态变更(如停机检修、带电运行)未及时同步至人员终端,导致误触高压开关、误入带电区域等事故;
  • 案例:某电厂因未及时更新设备状态标签,检修人员误拆运行中的变压器接线,引发全厂停电事故。

3. 管理成本高:人工调度依赖经验

  • 场景:任务分配依赖班长口头传达或纸质工单,人员位置与技能匹配度低,导致“忙闲不均”;
  • 数据:人工调度模式下,人员利用率仅60%-70%,闲置资源浪费严重。

二、技术赋能:人员定位如何实现“设备找人”?

1. 空间感知层:构建“数字孪生电厂”

  • 高精度定位网络
    • UWB+蓝牙+RTK融合定位:室内采用UWB实现10-30cm级精度,室外通过北斗RTK补盲,蓝牙信标覆盖信号盲区,形成全厂区无缝定位;

    • uwb+蓝牙1ss.png

    • 三维可视化映射:基于BIM+GIS技术,将设备、管道、阀门等物理实体1:1还原至3D数字地图,支持多视角切换与分层查看。
  • 设备物联网改造
    • 智能标签部署:为关键设备加装UWB标签或蓝牙信标,实时上传位置、状态(运行/停机/故障)数据;
    • 传感器融合:集成温度、压力、振动等传感器,实现设备健康状态(PHM)的实时监测与预警。

2. 数据联动层:打破“信息孤岛”

  • 设备-人员-任务关联
    • 动态工单生成:根据设备状态(如温度超标、振动异常)自动触发检修任务,并推送至最近且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终端;
    • 路径智能规划:结合人员当前位置与设备坐标,生成最优导航路线,避开危险区域与拥堵通道。
  • 多系统深度集成
    • 与ERP/EAM系统对接:同步人员排班、技能证书、设备维护历史等数据,优化任务分配逻辑;
    • 与视频监控联动:报警时自动调用附近摄像头画面,支持基于位置的视频切换与历史影像调取。

3. 智能决策层: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干预”

  • AI行为预测
    • 风险预判: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人员轨迹、设备状态与环境数据,预测潜在冲突(如人员接近带电设备、高温区域滞留超时);
    • 主动干预:提前触发声光报警、门禁锁定或设备急停,避免事故发生。
  • 自主调度引擎
    • 实时资源优化:根据人员位置、任务优先级与设备状态,动态调整巡检路线与检修顺序,最大化资源利用率;
    • 应急指挥支持:突发事件时,自动规划疏散路径、调度救援力量,并推送至全员终端。

三、流程重构:从“人找设备”到“设备找人”的四大场景

1. 巡检作业:从“盲目排查”到“精准打击”

  • 传统模式
    • 人员携带纸质工单,按固定路线逐一检查设备;
    • 漏检、超时行为难以追溯,设备异常发现滞后。
  • 重构后模式
    • 智能任务推送:系统根据设备状态(如温度异常、振动超标)自动生成巡检工单,并推送至最近人员终端;
    • 导航式巡检:终端显示设备位置与最优路径,引导人员直达目标点位;
    • 缺陷闭环管理:巡检人员通过终端关联隐患信息(如拍照、录音),管理者可实时查看处理进度。
  • 价值提升
    • 巡检任务完成率从75%提升至98%
    • 缺陷发现时间从平均2小时缩短至15分钟

2. 检修作业: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

  • 传统模式
    • 检修人员依赖经验判断设备故障位置,需多次往返确认;
    • 备件领取需人工核对库存,耗时且易出错。
  • 重构后模式
    • 故障精准定位:系统结合设备历史数据与实时传感器信号,诊断故障类型并标记具体位置;
    • 备件智能配送:根据故障类型自动匹配备件库存,并引导人员至最近仓储点领取;
    • 远程专家支持:通过AR眼镜将现场画面传输至专家端,实现“第一视角”远程指导。
  • 价值提升
    • 检修时长从平均4小时缩短至1.5小时
    • 备件领取错误率从12%降至1%

3. 应急作业:从“混乱响应”到“有序救援”

  • 传统模式
    • 事故发生后,人员通过广播或对讲机呼叫救援,信息传递滞后且易拥堵;
    • 救援力量盲目搜索,延误黄金救援时间。
  • 重构后模式
    • SOS一键呼救:遇险人员触发定位标签求救按钮,系统同步获取位置、环境数据(如气体浓度、温度)与告警类型;
    • 最优路径规划:结合人员位置与厂区地图,动态生成疏散或救援路线,避开危险区域;
    • 资源联动调度:自动锁定附近摄像头、调用无人机勘查、启动应急通风系统,并推送指令至消防、医疗等外部单位。
  • 价值提升
    • 应急响应时间从8-10分钟缩短至1.5-2分钟
    • 人员伤亡率降低60%以上

4. 外包管理:从“粗放管控”到“精准合规”

  • 传统模式
    • 外包人员活动范围依赖人工巡查,违规闯入高危区域事件频发;
    • 技能证书与作业任务匹配度低,导致操作失误风险高。
  • 重构后模式
    • 临时权限管控:为外包人员分配短期定位标签,限制活动范围与有效期,超区或超时停留立即报警;
    • 技能-任务匹配:系统根据人员证书信息自动筛选合规作业任务,禁止无证操作;
    • 行为数据分析:通过轨迹聚类算法评估外包人员作业效率,优化合作方考核机制。
  • 价值提升
    • 外包人员违规行为减少85%
    • 因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率下降70%

四、未来展望:从“设备找人”到“全域智能协同”

  • 自主移动机器人(AMR)协同:定位系统引导机器人执行高危区域巡检、物资运输等任务,减少人员暴露风险;
  • 数字孪生优化:通过设备状态与人员行为数据反哺数字孪生模型,优化厂区布局与作业流程;
  • 元宇宙培训:构建虚拟电厂场景,通过VR设备模拟事故应急演练,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。

结语
“设备找人”不仅是技术革新,更是电厂作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。通过人员定位系统与物联网、AI技术的深度融合,电厂实现了从“人找设备”的被动低效模式,向“设备找人”的主动智能模式的跨越。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与安全性,更为电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流程重构范式,助力能源行业向“零事故、零浪费、零延迟”的智能生态演进。
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加载中~
网友评论
加载中~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400-653-6366

微信咨询
飞远光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