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WB(超宽带)人员定位系统通过高精度定位、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技术,为厂区员工安全提供全方位守护。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“看不见、管不住、救不及”的痛点,具体保护机制如下:
一、精准定位:消除“看不见”的盲区

厘米级定位精度
UWB技术通过纳秒级窄脉冲信号,实现10-30厘米的定位精度,可精准识别员工在复杂厂区中的具体位置(如设备缝隙、管道下方等隐蔽区域),避免因定位模糊导致的救援延误。
全场景覆盖能力
- 室内外无缝切换:融合UWB(室内)与北斗/GNSS(室外)技术,覆盖锅炉房、储罐区、露天堆场等全厂区。
- 抗干扰设计:采用飞行时间(ToF)+到达角度(AoA)测距算法,穿透金属设备、混凝土墙体后仍保持稳定定位,适应化工、矿场等强干扰环境。
三维空间定位
支持楼层、高度维度定位,精准识别员工是否处于危险楼层(如高空作业平台)或受限空间(如地下管廊),防止误入危险区域。
二、实时监控:破解“管不住”的难题
- 电子围栏动态管控
- 行为异常预警
- 滞留超时报警:员工在危险区域停留超过设定时间(如15分钟),系统自动触发预警,防止因气体泄漏、设备故障导致的长时间暴露风险。
- 轨迹偏离监测:对比预设巡检路线与实际轨迹,漏检、绕检行为实时上报,确保作业规范执行。
- 人员密度监控
- 超员自动报警:在有限空间(如矿井掘进面、反应釜内)设置人数上限,超员时系统立即锁死设备电源并报警,避免违规作业引发事故。
- 热力图分析:通过历史数据生成人员分布热力图,优化危险区域巡检频次与安全资源配置。
三、应急响应:突破“救不及”的瓶颈
- SOS一键呼救
- 员工佩戴的定位标签集成紧急呼叫按钮,触发后系统3秒内定位受困人员坐标,并自动调取周边摄像头画面,为救援提供精准信息。
- 支持多级报警(如班组、车间、厂级),确保应急资源快速响应。
- 事故过程回溯
- 历史轨迹存储:系统保存员工3个月内的行动轨迹,支持按时间、区域、事件类型快速检索,为事故调查提供客观证据。
- 多系统联动:与门禁、视频、气体监测等系统对接,还原事故前环境数据(如气体浓度、设备状态),辅助责任认定与流程优化。
- 智能逃生引导
- 动态路径规划:结合火灾、泄漏等事故模型,实时计算最优逃生路线,并通过标签震动、LED指示灯引导员工撤离。
- 人员清点自动化:通过定位数据快速统计撤离人数,避免传统点名耗时导致的二次风险。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与效果
- 化工厂反应釜检修
- 矿井盲巷救援
- 场景:矿工误入盲巷时,系统10秒内定位并规划逃生路线,同时通知附近救援人员携带呼吸器前往。
- 效果:某铁矿部署后,盲巷事故救援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8分钟,存活率提升80%。
- 电厂高空作业监护
- 场景:安全员通过三维可视化平台实时监控高空作业人员位置,当检测到未系安全带或偏离作业平台时,立即触发报警。
- 效果:某燃机电厂应用后,高空坠落事故减少90%,巡检效率提升35%。
五、技术融合:构建安全生态闭环
- UWB+AI视频联动
- 定位系统与摄像头绑定,当员工进入危险区域时,自动调用最近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与行为分析,双重验证违规行为。
- UWB+5G低时延传输
- 5G网络支持2000+终端并发,确保定位数据实时上传,满足矿井、化工厂等大规模人员管理需求。
- UWB+物联网传感器
- 集成温湿度、气体浓度等传感器数据,当环境参数超限时,自动触发相关区域人员撤离预警。
UWB人员定位系统通过“精准感知-智能管控-快速响应”的技术链条,将厂区安全管理模式从“事后追责”转向“事前预防”,从“人工巡检”升级为“数字监护”。随着AI、5G等技术的深度融合,UWB系统将成为工业安全领域的“数字神经中枢”,为员工生命安全筑起最后一道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