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涵盖安装、使用、维护、人员管理、数据安全及考核等多方面,具体内容如下:
一、总则

二、职责划分
- 机电科:负责人员定位系统运行管理的监督,对系统的升级改造与完善进行业务指导。
- 调度室:负责全矿入井人员核定数量的督查,以及调度室显示终端的使用、日常维护和管理。
- 安监科:负责全矿入井人员佩戴识别卡的检查、考核工作,以及安监科显示终端的使用、日常维护和管理。
- 人劳科:负责全矿下井人员的考勤管理,向监测队提供下井职工工号、人员调动等相关信息,牵头人员定位系统值机员的资质培训,确保合格持证上岗。
- 监测队: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,井下人员定位分站和读卡器的安装、维护、故障处理及下井人员识别卡的信息录入、发放、回收工作,为人劳科提供人员定位系统下井人员考勤信息。
三、安装与维护

四、人员定位卡管理
- 领取与登记:新入矿员工凭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人员定位卡,并进行登记。人员定位卡应妥善保管,不得转借他人,如有丢失应及时挂失并补办。
- 佩戴要求: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人员定位卡,并佩戴在规定位置,确保能够正常识别。严禁私自拆卸、损坏人员定位卡。
- 检查与维修:由专人定期对人员定位卡进行检查,确保电池电量充足、设备无故障。对损坏或电量不足的人员定位卡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五、数据采集与传输
- 数据采集:人员定位系统应实时采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,并通过网络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。
- 数据传输: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,如有数据中断或异常情况,应及时排查处理。
六、监控中心管理
- 日常监控:设立人员定位系统监控中心,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的日常监控和管理。监控人员应密切关注系统运行状态,及时处理各类报警信息,做好记录。
- 数据存储:系统采集的人员位置数据应进行安全存储,存储期限不少于规定时间。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,防止数据丢失,备份数据应异地存放。
- 巡检计划:制定系统巡检计划,定期对基站、读卡器等设备进行巡检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对系统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维修,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。
七、查询与考勤
- 位置查询:煤矿各级管理人员可根据工作需要,通过人员定位系统查询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。查询结果应妥善保存,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。
- 考勤管理:人员定位系统采集的数据可作为井下作业人员考勤的依据,确保考勤记录的真实准确。考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考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及时处理考勤异常情况。
八、应急救援
- 应急救援:在发生事故时,人员定位系统能够为应急救援提供人员位置信息,便于快速组织救援。相关部门应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,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,提高救援效率。
九、信息安全管理
- 信息安全:严格遵守信息安全管理规定,加强人员定位系统信息的安全保护。严禁非法获取、篡改、泄露系统信息,防止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十、培训与教育
- 操作培训: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人员定位系统操作培训,使其熟悉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。
- 业务培训:定期对系统管理人员和相关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,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。
- 安全培训:将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知识纳入员工安全培训内容,使员工了解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。加强员工对人员定位卡佩戴要求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教育,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。
十一、考核与奖惩
- 考核标准:制定人员定位系统管理考核标准,对系统运行情况、人员定位卡管理、信息使用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。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、可操作性强,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。
- 奖励措施:对在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,给予表彰和奖励。奖励方式包括物质奖励、精神奖励等,以激励员工积极做好系统管理工作。
- 惩罚措施:对违反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的行为,给予相应的惩罚。惩罚措施应明确具体,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